[1]刘 宇,高 峰,李小青,等.【2020IFAM】生态环境材料分论坛侧记[J].中国材料进展,2020,(11):834-835.
点击复制
【2020IFAM】生态环境材料分论坛侧记(
)
中国材料进展[ISSN:1674-3962/CN:61-1473/TG]
- 卷:
-
- 期数:
-
2020年第11期
- 页码:
-
834-835
- 栏目:
-
- 出版日期:
-
2020-11-30
文章信息/Info
- 作者:
-
刘 宇; 高 峰; 李小青; 王彦静
-
北京工业大学
- 关键词:
-
生态环境; 再生; 净化; 修复; 材料; 高层论坛
- Keywords:
-
聂祚仁院士代表生态环境材料论坛组委会致开幕词; 他回顾了生态环境材料的提出背景与30年来的历史沿革; 指出了可持续发展要求基于全生命周期对材料产品及其流程进行重新认识与创新; 材料产业的绿色转型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 生态环境材料领域大有可为。
- 文献标志码:
-
A
- 摘要:
-
生态环境材料是在人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战略意义和世界各国纷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环境材料既具有优异的使用性能(基础功能),又在制造、使用、废弃到再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具有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环境协调性),并且具备净化和修复环境的功能。2020年恰逢“生态环境材料”概念提出30周年,在过去的30年间,生态环境材料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不断发展,其生命周期环境友好的理念、综合效能设计方法和流程多维优化技术,已成为基础材料工业绿色发展和新材料研发的重要支撑。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和民生环保对材料安全高性能化和低环境负荷的需求,研发综合效能高、环境负荷低的材料技术,降低材料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废弃、回收、循环利用等环节的环境影响,对促进基础材料产业绿色转型和新型环境工程材料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生态环境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材料综合效能设计、材料流程多维监控、稀缺资源/毒害元素源头替代技术、高温反应过程强化与污染排放抑制材料技术、成型速率调控与材料应用性能提升技术、多功能的环境工程材料与应用技术、材料生命周期工程与产品生态设计技术。
- Abstract:
-
“2020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生态环境材料分论坛”由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固废资源化利用与节能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材料进展》杂志社共同承办,旨在通过学术报告等形式发布与宣传我国生态环境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聂祚仁院士、翁端教授、张增志教授、崔素萍教授与王肇嘉教授担任分会主席。本次论坛邀请了浙江大学韩高荣教授、同济大学肖建庄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吴少鹏教授等16位研究机构与重点企业的著名专家在材料生命周期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材料、生态建筑材料、资源循环技术等热点领域作精彩报告,报告人与参会代表交流深入,讨论热烈,对生态环境材料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备注/Memo
- 备注/Memo:
-
策划:贾豫冬 编辑:惠 琼 吴 锐 张雨明 王 瑶 费蒙飞 摄影: 王嘉琦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02-05